?
欢迎访问365足球网站官网,现在时间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研究 > 实践探索 >

以开放的姿态建设党

时间:2009-11-18 10:05来源:茂名直工委 作者:徐峰 点击:

 以开放的姿态建设党

《党政论坛》    徐峰
 
 
  治国必先治党,这是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定的政治理念。进步的社会先进的党,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高度集中的政治意志。为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党的理论和实践都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党建,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姿态建设党。党建工作的开放性,就是密切关注社会变化,使党与社会的互动更深入、广泛,增进执政党自身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和谐,扩大、巩固党的社会影响。
 
      一、以开放的姿态建设党是时代的要求
 
      作为现代社会自觉的先导,执政党要承担领导国家、民族迎接挑战的艰巨任务。但如果它们是保守、封闭的党,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成这一任务。面对挑战,中国共产党一直清醒地认为,我们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不放过任何可能关乎国计民生的新事物、新问题;必须有世界眼光,能够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中一切优秀成果,使其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必须有开阔的胸襟,能理解和容纳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对财富、幸福、自由和民主的追求。总之,党要以开放的姿态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党建工作开放性与党的两个历史性转变紧密联系,与我们对这一转变的高度自觉密切关联。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与以前作为革命党所处地位、环境和任务都有极大的不同。我们曾经以相对封闭的眼光看待世界、分析社会,陈旧的观念、僵化的体制也一度困扰、制约了党的发展。“三个代表”思想标志着我们实现了全面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新觉醒。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成为卓越的共产党和出色的执政党,就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姿态来对待自身建设。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党,我们深知马克思主义所以先进,关键在其彻底的开放性,深知僵化、保守、封闭不是马克思主义,僵化、保守、封闭的党不是先进的党。要永葆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领域拥抱社会,达成与社会的互动、交流;就必须在政治、组织和制度等党建各个领域进行深刻的变革,适应社会变迁。设若党的建设没有了开放性,党缺乏敏锐的洞察力、世界眼光和开阔的心胸,就会固步自封,这在一个不进则退的时代是非常危险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保持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能不断胜利前进。只有把党建设好,才能保证党的正确领导。如果党的自身建设缺乏足够的开放性,如果封闭、保守的气息笼罩全党,党就会丧失活力,各项政策就不能反映时代的要求,党就不能实践“三个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因此而停滞。我党以改革开放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党的自身建设是否符合改革开放的特点和要求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稳健发展。设若不解放思想,没有党的领导方式的改革,不将高度集权的旧体制打破,我们党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生机勃勃,我们的社会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富于开放性。同样可以推论,在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党自身建设领域的改革开放仍然是最关键的一环。
 
      二、进一步增进党建工作的开放性
 
      新时期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更要处理好这两个基本问题。为此必须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的开放性。
 
      要在思想上、理论上保持党建工作的开放性。
 
      只有保持开放性,新事物、新变化才能不断进入我们的视野:只有保持开放性,新问题、新观念才能为我们所思考;只有保持开放性,新理论、新创造才能成为我们思想的主流。
 
      理解和把握新时期社会生活的本质及社会利益的根本是当前我党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的战略性课题。摆正党的利益与社会、群众利益的关系,以及党的意志和群众要求的关系,这是世界共运中一些共产党以失去执政地位为代价得来的宝贵经验,我们不可须臾忘记。
 
      只有开放才能有比较,只有比较才能知差距,才能求改革。大胆借鉴和吸收西方文明、包括政治文明的成果,也是在思想、理论上保持开放性的要求。我们当然不搞全盘西化,但只要利于党的建设,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且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就应像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那样引进西方政治文明成果,对其改造、消化和吸收。这同样也是思想解放,也是理论创新。
 
      要在政治上保持党建工作的开放性。
 
      党建工作在政治上的开放性,关键体现在政策上。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生命。执政就是制定和掌握政策,政治过程就是政策过程。执政党政策活动的实质是资源和利益如何在国家、集体和个体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配置。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使公民的利益关注空前发展,政治参与意识空前觉醒。在这种情况下,为确立既有效率又兼及公平的良性利益格局,执政党就要鼓励、支持政治参与,以保证决策的民主、科学。执政党政策制定还必须公开化、程序化,一方面满足公民政治参与要求,另一方面分流决策风险,减轻自身压力。
 
      从政策内容上看,要达成执政党与社会在政治层面上的利益互动。执政党利益主要是政治性的,辅之以必要的经济和文化利益,是要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实践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社会利益则不同,更多侧重经济领域,辅之以必要的政治和文化利益,体现为较高层次物质和精神文化要求的满足以及自由、民主和富强社会的达成。两者在长远上是一致的,在领域上是交叉的,在具体问题上又是有区别的。这并非要割裂二者,而是要确立它们合作的基础、明确合作的方向,以建构开放的系统,利于我党更好整合自身与社会利益。执政党要化解矛盾、整合社会为一个有统一利益诉求、有统一价值观念取向的命运共同体。这就要求党在政治上有较高的开放性,明确团结、稳定、发展至上的政治目标。革命难,建设更难,由革命转为建设尤难。实践证明,只有在政治上保持开放性,不僵化、不保守,及时从结构和功能上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任务,我们党才能团结社会,克服困难,取得辉煌成就。
 
      要在组织上保持党建工作的开放性。
 
      党要向一切有志于党的事业的先进分子开放。我党不仅是工人阶级先锋队,还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越多英才、志士进入我们党,党的力量就越强大,党的事业就越兴旺。不能以反对“全民党”为借口来搞组织上的关门主义。我们当然不搞“全民党”,但绝不能忽视社会各阶层利益分化的事实,不能忘记执政党整合社会利益的任务。能在体制内解决的问题就应当避免它走向体制外解决。不同阶层的人们进入党内,会更加方便党的利益整合和社会控制。
 
      党的干部管理和基层组织建设要有更强的开放性。干部与基层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执行者,是社会认识、理解党的窗口。选派群众爱戴的干部、建设民众拥护基层组织关乎党的形象和社会影响。干部选拔只靠党的上级组织、靠组织部门甚至仅仅靠几个负责同志决定是不行的。这样选出来的干部可能缺乏群众基础。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创造必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干部和基层组织真正面对社会、代表群众。
 
      要在制度上保持党建工作的开放性。
 
      制度建设直接关乎权力运行,关系党内、党政和党群关系的好坏。好制度形成并非一蹴而就,但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却是决定一切的东西。在权力、人民利益之间,执政党必须有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只有执政为民的党才能正确对待权力,才是开放和充满活力的党。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本质在执政为民,这就为党的制度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为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改革、开放要求。
 
      要做到执政为民,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保护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广泛的公民利益。要推动民主法治,首先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必须明确界定各级组织、党员和干部的权利义务关系,发展完善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使管道和保障机制;必须完善党规党法,建立健全党内分权及制衡机制,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必须增强党各项工作的开放性,使广大群众对党的批评、建议和要求及时、准确地反映到党内,扭转党群间信息的不对称。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制度建设不能停留在文本上,而应集中为民主权利和责任主体培育。只有每个党员都起来负责,同时享有相应的权利,我们党才永远不会封闭、保守和僵化。
 
      三、关键在于巩固和增进党的社会影响力
 
      为达成政治目的和实践政治理想,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必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并保持深远、广泛和持久的影响力。没有足够社会影响力的党,不可能成为执政党;缺乏社会影响力的执政党,是衰朽的党;忽视社会影响力的执政党,是理论、实践上不成熟、不成功的党。唯有高度重视自身社会影响力,时刻注意保持并增进这一影响力的执政党,才是有光明前景的党。
 
      关于执政党的社会影响力
 
      执政党社会影响力就是执政党有效主导社会发展、变化的现实力量以及社会对这一力量的认同。一方面是权力、权威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对权力权威合法性的许可,执政党的社会影响力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执政党社会影响力首先取决于该党所维护的核心利益的吸引力。核心利益与一定的社会资源配置格局密切关联。执政党通过左右社会资源配置来影响社会生活。社会利益向哪些阶层和集团倾斜,决定执政党能在多大范围和程度上整合社会力量,也决定了执政党为核心的社会共同体的广泛性。执政党为巩固自己执政地位,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要照顾到绝大多数民众的要求;另一方面,着眼于未来和推动社会进步,执政党又要向未来社会的新兴主流力量倾斜。在两者间寻求一种合适的张力,从而使执政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战略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前瞻性,这就是在确立社会共同体核心利益时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执政党社会影响力还取决于执政党维护的核心价值理念。从根本上推动社会进步的执政党,其核心价值观基本上都具备先导性和普适性的特征。所谓先导性,是指价值观既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有科学的依据和开放的结构,能够指导人们从事不间断的理论与制度创新。所谓普适性,指能够立足人性根本与社会生活本质,适应不断变化的时空。科学、开放又不失稳定性的价值观,作为执政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能够实现整合社会心理,争取共同体共识与认同,凝聚共同体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
 
      党建的开放性与党的影响力
 
      开放的党建工作是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的内在要求。保证执政的有效性,同时保持执政的合法性,是攸关执政党兴亡的头等大事、难事。党建设得好不好,党的开放性够不够,决定党是否俱备与社会同样的质,决定执政党控制社会变迁能力的强弱,决定执政党社会认同度的高下。党建的开放性是巩固、增进党的影响力的必要条件。开放性反映党的品格、风貌,反映党的价值和行为取向。只有开放的党,才会有扩大社会影响的进取之心、明智之策。
 
      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是党建工作开放性的外部表现。所以要建设党,就是要保持党对社会的广泛、深刻的影响。所以要以开放的姿态建设党,就是要使党走进社会、融入生活,培养党与社会的亲和力,使党与社会一体同心,而非异质异类。一个党,它的社会影响力越是广泛、深刻,它的自身建设也就搞得越好,它的开放性也必然越强。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党,它的自身建设回旋空间就越大,它的改革、开放前景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前景就越光明。
 
      尽管角度不同,但党建开放性与党的社会影响力所回答的是一个问题。两者为虚实和表里关系并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这样,党建的开放性就不再是抽象的东西和孤立的事业,它要贯彻到执政实践中去,落实到巩固和增进党的社会影响力上来。
 
      重视开放性,巩固和增强党的影响力
 
      加强执政党建设,增进党建工作的开放性,巩固、扩大执政党的社会影响,关键在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处理好党群、党政和党内三方面的关系。
 
      党群关系方面,执政党绝对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群众。要始终坚持广泛群众性的现代化政党的建党方向,注意吸收社会各阶层先进分子入党。要鼓励和扩大政治参与,引导和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增进国家、民族长远的战略利益。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发展生产力,领导和帮助群众扩大和巩固自身利益。
 
      党内关系方面,要坚决按照十六大的战略部署,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在这些工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党内关系将更富于民主、开放气息,将更具有示范性和影响力。
 
      党政关系方面,党要经得起执政的考验。执政为党服务于社会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但党面临的风险也加大了。部分党员干部蜕化变质,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增加了。搞不好,党的社会影响力可能会遭受重大损失。此外,执好政更重要。党无论如何不能陷入事务主义。党应当适时、适度地退出一些政府完全可以胜任,党的介入反而对巩固和增强自身社会影响力不利的具体领域。必须明确党的政治领导重点是选拔人才,组成政府,制定政策和监督政府而不是事必躬亲。
 
      总之,党必须极力避免封闭的既得利益取向、为权力而权力理念的侵扰。党的视野必须从僵化的教条、保守的经验中解放出来,关注社会,着眼发展,把握大局、筹划大计。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上告诫全党,坚持“三个代表”关键在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就为我们进一步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姿态来建设党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我们党的社会影响必将因此而日新月异,我们党的事业必将因此而兴旺发达。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07-2013 www.ydfuhua.com 主办:中共茂名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地址:茂名市市委大院 邮编:525000 电话:0668-2884400 传真:0668-2884400
E-mail:szgw@maoming.gov.cn
技术支持:茂名市群英网络有限公司